作為一名藝術家,林風眠是“中西融合”這一藝術理想的倡導者、開拓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探索將油畫與國畫的優(yōu)點和美感結合起來,將西方印象主義以后的現(xiàn)代繪畫,與中國傳統(tǒng)水墨相結合,并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開創(chuàng)了耳目一新的畫風。
作為一名教育家,林風眠是我國第一所高等藝術學府——國立藝術院(今中國美術學院前身)的首任院長,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他秉承蔡元培先生倡導的“兼容并包、學術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廣納人才,培養(yǎng)出李可染、吳冠中、王朝聞、艾青、趙無極、趙春翔、朱德群等一大批藝術名家。由林風眠及其弟子構建的學術體系與影響,與潘天壽及其弟子構建的學術體系與影響,遙相呼應,形成了中國美術學院兩大重要學術傳統(tǒng)。
今年是林風眠先生誕辰110周年,為追懷和弘揚這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的藝術精神和世紀偉業(yè),中國美術學院將舉辦紀念林風眠先生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7月9日上午,中國美術學院與梅州市人民政府、廣東林風眠文化藝術發(fā)展有限公司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書,由此,林風眠誕辰110周年系列活動拉開了帷幕。
林風眠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中國美術學院的首任院長,他堅持的“兼容并蓄”的學術思想成為中國美術學院辦學82年來始終堅持的學術脈絡,他開創(chuàng)的“東西融合”的藝術道路,開創(chuàng)了中國藝術教育史上的重要篇章,培養(yǎng)了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等一代蜚聲中外的杰出藝術家。
啟動儀式后,中國美院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林風眠先生的活動,其中包括:2010年9月,中國美院將在北京召開“追思與弘揚——紀念林風眠110周年誕辰北京追思會暨紀念林風眠110周年誕辰系列活動新聞發(fā)布會”;11月22日至23日在杭州舉辦包括林風眠及學生吳冠中、朱德群、趙無極、蘇天賜、席德進等在內(nèi)的“林風眠師生聯(lián)展”,并開展學術研討會,研究和探討林風眠與其后幾代藝術家在藝術探索上的異同,以及林風眠及學生與21世紀中國美術的發(fā)展的關系等學術問題;12月,在廣東省梅州舉行包括“林風眠先生110周年誕辰紀念大會”、“林風眠藝術園奠基”、“林風眠故居修復剪彩”、“林風眠師生聯(lián)展”等系列紀念活動。另外,廣東威華集團還將出資2000萬元在中國美術學院建立“林風眠藝術基金”,雙方共同設立“林風眠藝術研究與獎學金”,用以促進和發(fā)展研究生教學、獎勵優(yōu)秀藝術人才與相關的研究課題。
據(jù)悉,建于廣東省梅州市的林風眠美術館將于2012年建成并對外開放。
附:林風眠藝術簡介
林風眠(1900—1991),原名林鳳鳴,生于廣東梅縣,自幼喜愛繪畫,19歲赴法勤工儉學。他先在法國蒂戎美術學校進修西洋畫,后又轉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深造。1925年回國后出任北平藝術??茖W校校長兼教授。1926年受中華民國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之邀出任中華民國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主任。1927年林風眠應蔡元培之命赴杭州西子湖畔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個藝術高等學府暨中國美術高等學府——國立藝術院(中國美術學院)首任院長。后居于上海。解放后,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顧問、常務理事、理事。上世紀70年代末林風眠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取得極大成功。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山水》、《靜物》等。著有《中國繪畫新論》,出版有《林風眠畫集》等。通訊員 金曉依 記者 潘欣信
公司概況 新聞中心 下屬單位 產(chǎn)品展示 公益事業(yè) 企業(yè)文化 招賢納士 聯(lián)系我們
地址:梅州市梅江區(qū)沿江東路威華大廈 電話:0753-2191698
Copyright © 廣東威華集團 粵ICP備2023091624號